close
文匯網

香港文匯報源於上海文匯報。

1947年5月,上海文匯報因反對和批評國民黨發動內戰、倒行逆施,被當局勒令停刊。

徐鑄成等上海文匯報骨幹四方奔走,爭取復刊。此時,李濟深等國民黨左派人士正在香港籌建"民革",準備創辦一份機關報。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出資在香港創辦《文匯報》,也可視為上海文匯報在香港的新生。

1948年9月9日,香港文匯報創刊,初期的領導及骨幹基本上是原上海文匯報的班底。當時,香港人口約90餘萬,有12傢日報,競爭激烈。但香港文匯報甫一問世,就以自己堅定鮮明的態度,及時準確的報道,獨傢權威的新聞,清新樸實的文風,與眾不同的風格,贏得維港兩岸廣大讀者喜愛和高度評價。

2. 香港文匯報創刊元勳

香港文匯報創刊時期雖然條件艱苦,但因特殊的歷史機緣,匯聚瞭眾多名人,其陣容之強大,形成中國報刊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觀。

首任董事長--李濟深 (1885-1959),原籍江蘇,生於廣西梧州。畢業於北京陸軍大學,留學日本,曾任黃埔軍校副校長。1933年在福建組織反蔣抗日的人民革命政府,1948年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1949年出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先後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首任總主筆--徐鑄成(1907—1991),江蘇宜興人。1927年加入中國新聞界,是中國新聞界泰鬥級人物。參與創建香港文匯報,創刊後主持社務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文匯報社長兼總編輯。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屆委員。晚年致力於新聞教育事業,著作頗豐。

首任總經理--嚴寶禮(1900--1960),江蘇吳江人。曾在滬寧、滬杭鐵路任高級職員。1938年在上海創建《文匯報》。1947年《文匯報》遭國民黨當局勒令停刊後, 籌款支持徐鑄成赴港聯合創辦香港文匯報。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文匯報副社長兼總經理。

首任總編輯--唐納(1914--1988),即馬季良。上世紀卅年代,撰寫愛國文章和影評,名噪滬上文壇。抗戰勝利後,加入上海文匯報任總編輯。上海文匯報被迫停刊後,竭力協助徐鑄成籌辦香港文匯報。後定居巴黎。

首任社委會主任--陳劭先(1888--1967),江西樟樹人。曾留學日本,參加同盟會,積極跟隨孫中山,奉派到南洋、香港、廣東等地從事革命活動。參與籌組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常委、宣傳委員會主任。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全國政協常委、政務院政務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

首任發行人--楊培新(1922--)廣東大埔人。當代著名經濟學傢,老一代新聞工作者。1938年入黨,抗戰期間主編的《商務日報》被周恩來贊為"不亞於八路軍一個旅"。新中國成立後,協助南漢宸組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研究制定金融政策,並創建金融研究所。曾任國務院發展中心研究員。改革開放初期,總結提出"包死基數、確保上繳、超包全留、歉收自負"的16字方針,為推進國企改革發揮很大作用,被譽為"楊承包"。

首任副主筆--宦鄉(1909--1989),貴州遵義人。曾留學英國,20世紀40年代以署名"秦上校"發表的時評影響極大。新中國成立前,參與全國政協籌備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外交部部長助理。文革後,歷任中國駐歐共體兼比利時和盧森堡大使,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總幹事。

首任副總編--柯靈(1909--2000),浙江紹興人。曾任上海文匯報主筆,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任中央常委。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文匯報副社長兼副總編輯,上海電影研究所所長,《大眾電影》主編等;是全國政協第二、三、四、五屆委員,第六、七屆常委。

首任編委會委員--胡繩(1918--2000),浙江錢塘人。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傢。改革開放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全國政協第七屆和第八屆副主席。

3. 周刊主編 群英薈萃

香港文匯報籌備期間,徐鑄成請郭沫若出面邀請到多位文化學術界名人分任各周刊主編。郭沫若和侯外廬主編新思潮周刊,茅盾主編文藝周刊,千傢駒主編經濟周刊,翦伯贊主編史地周刊,孫起孟主編教育周刊,宋雲彬主編青年周刊,曾昭掄主編科學生活周刊。陣容之強大,可謂一時無兩。香港文匯報創刊即"一炮打響",這些泰鬥主編的高水準周刊發揮瞭重要作用。

新思潮周刊主編--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著名學者、詩人、社會活動傢。代表作《女神》充分反映瞭「五四」精神,開拓瞭中國文學史上的新一代詩風。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主席、政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當選中共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

新思潮周刊主編--侯外廬(1903—1987),山西平遙人,歷史學傢、思想傢、教育傢。曾留學法國,翻譯《資本論》。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西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歷史所所長。全國政協第六屆常委。

文藝周刊主編--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嘉興人台北靜電機租賃,著名文學傢、社會活動傢,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文化部長、全國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主席。第四屆、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經濟周刊主編--千傢駒(1909--2002),浙江武義人,著名經濟學傢。1945年加入民盟,1949年出席第一屆全國政協。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顧問、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中國社科院顧問。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史地周刊主編--翦伯贊(1898--1968),湖南桃源人,維吾爾族,著名歷史學傢、社會活動傢。長期從事統一戰戰線、理論宣傳和史學研究,為我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的建立做出重要貢獻。歷任北京大學副校長、歷史系主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教育周刊主編--孫起孟(1911--2010),安徽休寧人,著名教育傢和社會活動傢,中國民主建國會和全國工商聯的卓越領導人。1945年,參與發起組織民主建國會。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政務院秘書長、人事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常委。



科學生活周刊主編--曾昭掄(1899--1967),湖南湘鄉人,著名化學傢、教育傢和社會活動傢。在研究有機理論、分子結構、無機化合物與有機鹵代物等方面獲重要成果,得到國際公認。曾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兼化學系主任,教育部、高教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化學所所長、中華全國自然科學聯合會副主席、武漢大學教授。



青年周刊主編--宋雲彬(1897--1979),浙江海寧人,著名文史學者、雜文傢。抗戰後加入民盟。1949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浙江省文史館長、省政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4. 為新中國的建立擊鼓鳴號

(1)1948年8月,刊出著名記者浦熙修關於"金元券"的報道,預測瞭"金元券"的破產。

(2)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決策,暫不解決香港問題,保留其現狀。根據有關方面授意,本報在1949年2月9日發表題為《新中國與香港》的社評,率先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共產黨"暫時不台北靜電油煙處理機租賃動香港"的決策。這一透露,引起全球、特別是歐美各國的高度關註。

(3)1949年10月1日,本報即按照第一屆全國政協通過的《共同綱領》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用公元紀年的規定,將本報的年號由原來的中華民國紀元改為公元紀元,鮮明地表明瞭自己站在人民一邊,擁護新中國的政治態度。

(4)率先大量報道新中國最初的外交活動,為共和國走向世界鼓與呼。

(5)頂住港英當局壓力,大版面、圖文並茂地報道香港愛國力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活動。

(6)衝破香港當時媒體政治傾向造成的新聞封鎖,率先報道香港招商局、原中國航空與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宣佈起義,投向新中國的消息;率先報道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關於接受新中國北京總行領導的消息。

(7) 1950年5月,本報在頭版刊登解放軍已解放全海南島的獨傢新聞。這是本報從可靠渠道獲得的獨傢消息,也是全球第一傢報道海南島全島已被人民解放軍解放的媒體。

(二) 見証香港與內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1954-1996)

1. 及時報道內地的發展成就。如:

1964年10月16日,報道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1966年1月3日,報道大慶油田建設。

2. 真確報道香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反映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交流。如:

1964年4月1日,報道香港建設海底隧道。

1973年2月13日,報道香港興建地鐵。

1992年2月12日,報道內地供港食品和"三趟快車"。

1954年1月9日,報道內地救濟香港深水埠大火災民。

3. 堅決反對港英當局對抗新中國,鎮壓愛國同胞的倒行逆施。

4. 進入後過渡期,相關報道及時、準確。如:

1984年12月10日,報道中英聯合聲明。

1985年6月19日,報道中英談判起草基本法。

1989年10月12日,報道香港建設新機場。

5. 關於改革開放後內地巨大變化和經濟騰飛的靜電油煙機出租報道全面、生動,其中多篇為獨傢或首發。如:

1989年3月12日,刊出珍寶島歸屬中國的獨傢新聞。

(三) 回歸後再譜新篇章(1997年-2013年)

香港回歸祖國後,香港文匯報繼續堅持愛國愛港的宗旨,宣傳和促進"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積極融入香港社會。近年來更是因應時勢,樹立"文以載道,匯則興邦"的理念,制定發展規劃,一年登上一個新的臺階,在各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今天的香港文匯報,變革、創新、自信、成熟,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

1. 全力融入本港社會,面向大多數民眾,覆蓋社會各個層面,成為主流大報。精彩報道包括:

(1)1997年7月1日,創紀錄的240餘版。

(2)1998年報道亞洲金融風暴。

(3)2003年10月14日,率先報道楊利偉候選"太空人"。

(4)2003年報道"沙士"疫癥。

(5)報道第一屆特區行政長官選舉。

(6)2005年9月12日,香港"迪士尼"開幕。

(7)2009年本報關於甘肅買賣兒童的報道獲胡錦濤主席批示,有力地促進瞭國傢進一步完善救助獨兒政策。

(8)香港回歸祖國後,三位特首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均在當選後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其中2012年6月,梁振英當選特首後首次接受採訪的本地中文媒體即是香港文匯報。

(9) 2012年12月14日,關於"十八大"和新班子"滿月"的報道。

(10)2013年3月1日,經全國政協授權,創辦"人民政協"專刊。

2. 旗幟鮮明,捍衛和促進"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被譽為香港愛國愛港媒體的旗艦。

(1)2010年,時任國傢副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香港文匯報引導平衡香港輿論的做法。

(2)近年來,香港文匯報社評在香港兩大電視臺的摘播率在香港中文報章中連年排名第一。

(3)2005年12月29日,香港文匯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香港〈民主派〉實為反對派》的文章,在香港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本港及海外媒體廣泛報道並予長期關註。

(4)2012年3月18日,香港文匯報題為"從政者須有基本的政治操守"評論文章,時機準確,分寸得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提醒和警醒有關人士,也對如何看待事件,提出瞭基調。

(5)2012年7月16日,香港文匯報發表署名"文平理"的文章,傳遞"堅定不移挺梁"的權威信息,及時打破政治謠言,提供瞭明確的政治導向,極大鼓舞愛國愛港力量支持梁振英和新政府的信心,充分體現出愛國傳媒旗艦的作用。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Jfbztx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